第三产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常用中药方女医明妃传不靠谱看看这
TUhjnbcbe - 2021/5/19 22:22:00

《中国茶疗——治疗眼疾收集》

祛火明目《本草纲目拾遗》称:雨前茶“明目”;《随息居饮食谱》亦载:“肃肺胃,明目解渴”。由于茶能降火下气,用治于内热,或疠气伤眼之病,清代医家常以茶入药,或以茶调服下的方式,以下火明目。如吴谦的《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内共有14方以茶调或茶叶入药的组方。清肝明目的茶,基本选自云南百年以上古树生普,在身体里走经络是肝、肾甚至膀胱经。具体经络走势不以茶叶产茶区及树龄作为判断标准。但有一些基本要求:首先、叶无任何污染;其次,茶叶树龄必须上百年,树干明显,主枝无破坏;其三,身体通透之人亲自体验茶气经络走势;其四,临床试验。具备以上基础可有治疗眼干,眼涩及视力减弱的功效。茶叶应用于眼科病症茶叶应用于治疗眼科疾病的范围十分广泛。清代医家有以茶治疗瞳神疾病,如圆翳内障、绿风内障、惊震内障、高风内障、云雾移睛;亦有治疗黑睛及白睛疾病,如蟹睛症、凝脂翳、暴风客热、胬肉攀睛;两眦及胞脸疾病,如冷泪症、鸡冠蚬肉、疮疹入眼、烂沿风眼、胞生痰核;及突起睛高、远视、目痛、头风患眼等其它眼疾。吴谦的《医宗金鉴》的“眼科心法要诀”内,共有十四方以茶调或茶叶入药的组方,如通明补肾丸方、山药丸方、绿风还睛丸方、乌风决明丸方、冰翳还睛丸方、滑翳决明丸方、浮翳坠翳丸方、横翳还睛丸方、五胆偃月坠翳丸方,都是茶调下的治内障组方。而《续名医类案》、《张氏医通》、《验方新编》及《王氏医案绎注》都记载了茶叶用治于各种眼疾。在治疗圆翳内障记载中,治疗涩翳一症,《医宗金鉴》有涩翳歌:“还睛散内车防桔,元味知芩茶叶茺,亦用七宝丸珠珀,决脑茺参熊胆同”。两方治涩翳的药方,涩翳还睛散方以茶叶二钱半入药,而后者涩翳七宝丸方以诸药作蜜丸后以茶送下。此外,《验方新编》治眼起云翳方,以茶叶作外用方,“用茶叶梗(须青叶茶)烧灰,临睡时点入眼内,次日云翳即退”。《续名医类案》又转载清代医家孙文垣治吴小峰的凝脂翳,以“夏枯草五钱,香附四钱,甘草钱半,细茶五分,以撤其痛”,先治标,后治本。明目:共计6家。从功效言者4条:称“明目”者,有《本草拾遗》菊花茶。明目,治疗血风烦躁。《茶谱》(毛氏)、《随息居饮食谱》3条;称“清于目”者有《食物本草会纂》。从主治言者2条:称治“目涩”者,有《茶经》;称疗“火伤目疾”者,有《本草求真》。茶叶的二十四功效之三(明目)茶的明目功效茶的明目功效,自古以来就为人乐道,故多从功效而言。称"明目"者有《本草拾遗》、《茶经》(张氏)、《调燮类编》、《茶谱》和《随息居饮食谱》;称"清于目"者有《食物本草会纂》。从主治言者,共有2条:称治"目涩"者有《茶经》;称疗"火伤目疾"者有《本草求真》明目药茶方的数量很多,以几部眼科名著而论,《银海指南》有3方,《医宗金鉴眼科心法》有24方;《银海精微》有32方,《审视瑶函》有36方;以上四部书即有95方之多。从应用方法看,绝大多数是用茶汤送下丸散。现举几例如下:《银海指南》补肝散,治肝虚羞明,流泪,用蜡茶调服。《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还睛丸,治绿风内障,用茶清送下,护睛九,治股息内障,空心茶清送下,涩还睛散,治眼生涩,用细茶入药旅,止痛没药散,治血灌瞳神,食后热茶清灌下。《银海精微》神情散,治眼生膜,食后清茶送下;肝连丸,治肝虚眼痛,茶汁送下;菊花散,治眼部流泪,用茶汁送服。《审视瑶函》救睛丸,治青盲,食后茶清送下;石决明散,治白内障,用茶清调下;滋阴地*丸,治少血劳神,眼目昏暗,食后茶汤送下;消凝大丸子,治目中瘀血,用茶汤嚼下。当然,明目方中用茶也并非仅限于送服的,有些方剂的处方中即有茶。例如:《沈氏尊生方》中的"蜡茶饮","治目中赤脉:芽茶、白芷、附子各一钱,细辛、防风、羌活、荆齐、川芎各五分,加盐少许,清水煎服";又如《眼科要览》,治"烂眼皮:甘石、*连、雨前茶共研极细。"作者:吴涛

干眼茶馆初心:

医患矛盾是双方交流不畅导致。医生每天几十遍、上百遍地回答患者的医学问题,很累很焦躁;患者由于身体原因更痛苦更焦躁。有一点火星,二者势同水火。干眼茶馆的心愿--让患者在见到医生前就了解病痛的浅显知识,减少医患误会,让社会更和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5/19 22:22:00

?

家书一“结婚十八载,至友兼爱妻”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四二年七月六日)超:
  昨日你们走后,清闲一阵,温度渐减,惟鼻中出血,至夜始止。夜中睡眠尚好,未吃药。晚饭时,报馆有一印工在此治眼病——昨始知之,来此相谈许久始去……
  闲着无事,悠然有遐思,抬头见荷花已枯,想着护士小姐应为我送新花来,盖今晨打扫时护士小姐曾说我爱花也。果然,转瞬间,护士小姐持小瓶至,中插野花数朵,外置藤萝一枝,云为挂于壁上。我笑问以瓶无罅,壁无钉,从何挂起?护士小姐乃往取胶布,颜副官①乃取图钉--盖钉至是有用途矣!于是胶布图钉居然使长不二寸之小瓶悬之于壁上,而野外闲花,插入其中,藤萝两枝,蜿蜒于外;护士小姐更独出心裁,外加葡萄一串,垂于小瓶藤萝之间,相映成趣。此项病室点滴,乌可不记?又乌不告太太?下午小吴②过此,亦为之赏赞不置。
  ……
  这两天下午温度总是高些,也许是天热的关系。今天鼻子未出血。
  病中说错了一句话,内疚无似。
  结婚十八载,至友兼爱妻;若云夫妇范,愧我未能齐!
  鸾③
  6/7晚于歌乐山
  (摘自《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年版)
  
  ①颜副官,即颜太龙,原名泰隆,周恩来建议他改为太龙。一九一五年四月生,江西永新人。当时在国民革命*第十八集团*驻重庆办事处副官处任副官长。
  ②小吴,即吴波,叶剑英的夫人。
  ③鸾,即周恩来,周恩来乳名大鸾。附邓颖超回信: 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四二年七月七日)来:
  正以你为念,接到泰隆①信,知你昨夜睡眠好,不曾受日间多人谈话的影响,悬念着的心,如一释重负,而感到恬适轻松!
  真的,自从你入院,我的心身与精神,时时是在不安悬念如重石在压一样。特别是在前一周,焦虑更冲击着我心,所以,我就不自禁地热情地去看你,愿我能及时地关切着你的病状而能助你啊!
  现在,你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而且快出院了,我真快活!过去虽不应夸大说度日如年,但确觉得一日之冗长沉重——假若我未曾去看你的话。我希望这几天更快地度过去,企望你,欢迎你如期出院。我想你一回来,我的心身内外负荷着的一块重石可以放下,得到解放一番,我将是怎样的快乐呢!
  明天不来看你,也不打算再来,一心一意地在欢迎你回来,我已在开始整洁我们的房子迎接你了。现仅提你注意,出院前定要详细问下王大夫,以后疗养应注意的各种事项,勿疏忽为盼!
  白药已搽了么?是否还分一点留用?我拟明晚去看乃如兄并送药给他。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
  颖妹手草
  七·七前夕
  最好在出院前一二日试下地走动走动为宜,不知你以为如何?望问王大夫!
  (摘自《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年版)
  
  ①泰隆,即颜太龙副官长。家书二“在为人民服务上得到了更真切的安慰”周恩来致邓颖超(一九四七年九月二十九日)超:
  今天是八月中秋,日近*昏,月已东升,坐在一排石窑洞中的我,正好修写家书寄远人。今年此地年成不好,夏旱秋涝,直至前天还是阴雨连绵,昨天突然放晴,今天有了好月亮看,但是人民苦了,只能望收到二成左右。河东来电,亦说是淫雨不止,不知你们那里的情形怎样?
  山居过节,居然也吃到两块月饼,几串葡萄。对月怀人,不知滹沱河畔有无月色可览,有无人在感想?假使你正在作农村访问,那你一定是忙着和农家姑嫂姊妹谈心拉话;假使你正在准备下乡的材料,那你或有可能与中工委①一起过一个农村秋节。不管怎样,一切话题总离不开土地改革和前线胜利。九个年头了,似乎我们都是在一起过中秋的,这次分开,反显得比抗战头两年的分开大有不同。不仅因为我们都大了十岁,主要是因为我们在为人民服务上得到了更真切的安慰。你来电提议在东边多留半年,我是衷心赞成。再多在农民中锻炼半年,我想,不仅你的思想、感情、生活会起更大的变化,就连你的身体想也会更结实而年轻。农民的健美,不仅是外形,而且还有那纯朴的内心,这是一面。另一面,便是坚强,坚定的意志,勇敢的行为,这在被压迫的群众中,更是数见不鲜。你从他们中间自会学习很多,只要不太劳累。我想半年的熏陶,当准备刮目相看。
  土地会议的材料,等待参座②回来,当可听到看到。实际的经验,留待半年后再听你面叙吧!
  大反攻已开始,事情会一天天忙起来。我们现在已经比初离延安时忙了许多。六个月中我们也走了不少地方,但既未到*河边,又未看见长城,心既不死,又非好汉,相差又只有几里路,你说怪也不怪。我们的工作,还是伏案的多,接触的少,除了电报来往外,就是听新闻,读新闻。看书阅报,一天天的日子也就这样过去了。
  农村的情况,与你们在晋绥五台所见所闻,本质上都相同的,只是这里还没大动起来,一方面由于敌人已深入堂户,许多弱点已客观地暴露出来,另方面还待秋收后再来普遍平分与清查。领导的转变,河东河西都还好,现在这里要克服的是粮食和人力的困难,打出去,将帮助解决这一困难。
  各级农会③,将在平分后逐步地由下而上开起来。团也在谋恢复。妇女组织不知你和工委怎样计划的,还没见你们电告。
  过几天杨道同志将由此东去,我将托他带些城工部材料给你。华岗④、友渔⑤、其芳⑥走得快,都来不及约他们过河一谈。老高夫妇⑦来电要求参加土革一时期再出去,我们自然同意。你如与他们相隔不远,望转告他们,如坚决愿回湖南发展,最好的办法是先到刘邓⑧中原局⑨的大别山去工作一时期,然后相机南下。如通信不便,亦不必提,反正我们会电告他的。
  这封信是托陈默⑩同志带过河去,他们将继续前进,希望不久能达到你的手中。要说的话很多,执起笔来,又不知从何说起。你上次托之栩转来途中的两封报告信,我们都传观过了。
  夜深月明,就此打住,留着余兴送我入梦。愿你安好。
  鸾
  九月二十九夜
  (摘自《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年版)
  
  ①中工委,即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九日人民解放*撤出延安后,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五位书记分两处工作:即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继续留在陕甘宁边区领导全国的解放战争;另两位书记刘少奇、朱德和其他一部分中央委员组成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领导全国土地改革和建设根据地等工作。一九四八年五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到达西柏坡村与中央工委会合后,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即行结束。
  ②参座,即叶剑英。当时任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
  ③农会,即农民协会,是中国共产*领导下的农民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
  ④华岗,又名延年、少峰、西园(一九〇三--一九七二),浙江龙游(今衢县)人。当时任中共上海工作委员会书记。
  ⑤友渔,即张友渔,原名象鼎(一八九九--一九九二),山西灵石人。当时任晋冀鲁豫边区人民*府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共中央华北局秘书长。
  ⑥其芳,指何其芳。当时任朱德的秘书。
  ⑦老高夫妇,指高文华和贾连夫妇。
  ⑧刘邓,指刘伯承、邓小平。
  ⑨中原局,即中共中央中原局,一九三九年一月正式成立,刘少奇任书记。负责领导华中地区*组织的一切工作。一九四一年五月,与中共中央东南局合并组成中共中央华中局。
  ⑩陈默,即程默。一九一六年生于江苏丹徒县。当时是西北局宣传科下属的延安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家书三“快三十年了,不能不引起回忆”周恩来致邓颖超①(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九日)超:
  你的休养情况如何?这次没能同来广州,许多同志问到你,我也有时想到你。昨天车过广卫路,发现了广卫楼,快三十年了,不能不引起回忆。明天拟再过万福路,看看南华银行大楼②在否?据蔡大姐③说,她经过文明路,已看出区委的旧址④,我却没有看出。文德路⑤又是什么机关在过?三月二十事变⑥,我们是否住在那条街的巷子里?这次只许走马观花,不许下车探路,时间比上次多,实际恐看得更少。但是如此休养,也别有趣味,我是不择地的。
  希望你来信,将休养情况告我。此地冬季似较当年为暖,现在室外日光下的温度在三十度左右,水中在二十五度上下。你如觉得易地休养较好,月中来此住到十二月中再回,也是一个办法。你如同意,我是欢迎你来的,并可更好准备精神参加*的代表会议⑦。如认为移动徒增担负,难得休息,此议即可作罢。
  专书问好。
  周恩来
  十一月九日
  (摘自《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年版)
  
  ①本文略有删节。
  ②南华银行大楼,在广州市万福路,是大革命时期中共广东区委*委所在地。
  ③蔡大姐,即蔡畅。
  ④区委的旧址,指大革命时期中共广东区委会的办公地点,当时设在广州市文明路七十五--八十一号。
  ⑤文德路,一九二五年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广州结婚,住在广州文德路文德楼。
  ⑥三月二十日事变,又称中山舰事件。
  ⑦*的代表会议,指一九五五年三月二十一日至三十一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全国代表会议。附邓颖超回信:邓颖超致周恩来(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十六日)恩来--我亲爱的老伴:
  这次既未能与你同行一游旧地,倘又无只字复你两次来书,岂非倍增歉憾?!病后试笔,特书短笺寄意。
  羊城①,是多么值得纪念和易引起回忆的地方!它是我们曾和许多战友和烈士共同奋斗过的地方,又是你和我共同生活开始的地方。三十年前你和我是天南地北害相思,这次我和你又是地北天南互想念。三十年来我和你的共同生活,多是在患难与共、艰苦斗争、紧张工作中度过的。这次你总算得到比较过去稍休闲的机会,可惜我因病不能偕行与你共游旧地,但我仍为你喜且羡,每在静默中心向往之,当和你有不少共鸣的回忆。希望以后有机缘能和你再去共游也。
  我无论对什么环境、什么工作,以及对疾病的斗争,一贯都能安心,不致发生什么情绪问题。这次亦复如此。近几日来,我的身体各方面都有进步,待你归来相见时,必能使你高兴的。先此告慰。
  不能多写,就此打住。
  祝你健好!
  邓颖超
  .11.16
  
  ①羊城,指广州市。
  (摘自《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年版)家书四“人生赖奋斗而存”周恩来致周恩夔、陆淑珍(一九四六年六月十一日)铁仙四哥嫂①:
  相别几近三十年,一朝晤对,幸何如之。旧社会日趋没落,吾家亦同此命运,理有固然,宁庸回恋。惟人生赖奋斗而存,兄嫂此来,弟处他人檐下,实无可为助。倘在苏北,或可引兄嫂入生产之途,今则只能以弟应得之公家补助金五万元,送兄嫂作归途费用,敢希收纳。目前局势,正在变化万端,兄嫂宜即返扬,俾免六伯父悬念。弟正值万忙之中,无法再谋一面。设大局能转危为安,或有机缘再见,届时亦当劝兄嫂作生产计也。
  匆匆函告,恕不一一。顺颂旅安,并祈代向六伯父问候安好为恳。
  七弟拜启
  弟妹附笔。
  六月十一日
  (选自《老一代革命家家书选》,中央文献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年版)
  
  ①铁仙四哥即周恩夔,是周恩来六伯父周嵩尧的儿子。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①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
  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整整二十六年,我比你住得还长,到现在已经是三十八年了。
  海棠花现在依旧开得鲜艳,开得漂亮,招人喜爱。它结的果实味美,又甜又酸,开白花的结红海棠,开红花的结*海棠,果实累累,挂满枝头,真像花果山。秋后在海棠成熟的时候,大家就把它摘下来吃,有的把它做成果子酱,吃起来非常可口。你在的时候,海棠花开,你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几分钟散步观赏;夜间你工作劳累了,有时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树前,总是抬着头看了又看,从它那里得到一些花的美色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然后又去继续工作。你散步的时候,有时约我一起,有时和你身边工作的同志们一起。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我们在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海棠花,但不是昨天,而是在十二年以前。十二年已经过去了,这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偶尔我感到是漫长漫长的。
  海棠花开的时候,叫人那么喜爱,但是花落的时候,它又是静悄悄的,花瓣落满地。有人说,落花比开花更好看。龚自珍在《己亥杂诗》里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喜欢海棠花,我也喜欢海棠花。你在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地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我想你在那样繁忙的工作中间,看一眼海棠花,可能使你有些回味和得以休息,这样也是一种享受。
  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在花下树前,大家一边赏花,一边缅怀你,想念你,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它们,离开我们,你不会再来。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你经过春风的吹送和踏雪的足迹,已经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也飘进了*河、长江,经过*河、长江的运移,你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你,不仅是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国家的人民服务,而且你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为世界的和平,一直在那里跟人民并肩战斗。
  ……
  曾记否?遥想当年,我们之间经过鸿雁传书,我们之间的鸿雁飞过欧亚大陆,越过了海洋,从名城巴黎,到渤海之滨的天津。感谢绿衣使者把书信送到我们的手里。有一次,我突然接到你寄给我的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像的明信片,你在明信片上写了“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这样英勇的革命的誓言。那时我们都加入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行列。宣誓的时候,我们都下定决心,愿为革命而死,洒热血、抛头颅,在所不惜。我们之间的书信,可以说是情书,也可以说不是情书,我们信里谈的是革命,是相互的共勉。我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因此,我们革命几十年,出生入死,艰险困苦,患难与共,悲喜分担,有时战斗在一起,有时分散两地,无畏无私。在我们的革命生涯里,总是坚定地、泰然地、沉着地奋斗下去。我们的爱情,经历了几十年也没有任何消减。
  革命的前进,建设的发展,将是无限光明的、美好的。一百多年来,特别是中国共产*成立以后,我们无数的英雄儿女和爱国革命志士,为了挽救祖国,建设新中国,被敌人的屠刀、枪弹杀害。他们的忠骨埋在祖国一处处青山下,他们的鲜血染红了祖国的大地山河。在我们*的鲜艳的镰刀斧头红旗上,在我们的五星国旗上,有他们血染的风采。无数的战士倒下了,我们这些幸存者,为继承他们没有完成的事业,双肩上的任务很重很重。恩来同志,有外宾问你,你哪里来的这么充沛的精力去工作?你说:一想到我们死去的那些烈士,我们亲密的战友们,就有使不完的劲,要加倍地努力工作,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也激励着我,使我无限振奋。我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把我有生的余力和余热,更好地为人民多服一点务。
  你和我原不相识,姓名不知。一九一九年,在我国掀起了五四爱国运动,反帝、反封建、反卖国贼,要救亡图存。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包括工农商的举国上下的最广泛的一次伟大爱国运动,反对签订凡尔赛和约。就在这次运动高潮中,我们相见,彼此都有印象,是很淡淡的。在运动中,我们这批比较进步的学生,组织了“觉悟社”。这时候,我们接触得比较多一点。但是,我们那时都要做带头人。我们“觉悟社”相约,在整个运动时期,不谈恋爱,更谈不到结婚了。那个时候,我听说你主张独身主义,我还有个天真的想法,觉得我们这批朋友能帮助你实现你的愿望。我是站在这样一种立场上对待你的。而我那时对婚姻抱着一种悲观厌恶的想法:在那个年代,一个妇女结了婚,一生就完了。所以在我上学的时候,路上遇到结婚的花轿,觉得这个妇女完了,当时就没有考虑结婚的问题。这样,我们彼此之间,都是非常自然的,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只是为着我们共同的斗争,发扬爱国主义,追求新思潮,追求进步。就是这样的,没有任何个人的意思,没有任何个人目的的交往,发展起来。我们建立起来的友情,是非常纯正的。我不曾想到,在我们分别后,在欧亚两个大陆上,在通信之间,我们增进了了解,增进了感情,特别是我们都建立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要为共产主义奋斗。三年过去,虽然你寄给我的信比过去来的勤了,信里的语意,我满没有在心,一直到你在来信中,把你对我的要求明确地提出来,从友谊发展到相爱,这时我在意了,考虑了。经过考虑,于是我们就定约了。但是,我们定约后的通信,还是以革命的活动、彼此的学习、革命的道理、今后的事业为主要内容,找不出我爱你、你爱我的字眼。你加入了*,我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我们遵守*的秘密,互相没有通报。我们的思想受了国际、国内新思潮的影响,我们彼此走上了共同的道路,这使我们的感情不只是个人的相爱,而是上升到为革命、为理想共同奋斗,这是我们能够相爱的最可靠的基础;而且,我们一直是坚持把革命的利益、国家的利益、*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把个人的事情、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二位。我们在革命征途上是坚定的,不屈不挠的,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是勇往直前地去奋斗,不计个人的得失,不计个人的流血牺牲,不计夫妇的分离。
  我们是经过这三年时间,有选择地确定了我们的相爱关系。又经历了三年的考验,一直等到*中央调你回国,才在我们两地*的组织的同意下,我从天津到广州,于一九二五年的八月结婚了。当时我们要求民主,要求革新,要求革命,对旧社会一切的封建束缚、一切旧风习,都要彻底消除。我们那时没有可以登记的地方,也不需要什么证婚人、介绍人,更没有讲排场、讲阔气,我们就很简单地,没有举行什么仪式,住在一起。在革命之花开放的时候,我们的爱情之花并开了。
  你的侄辈让你讲你我的恋爱故事,你曾说,就是看到我能坚持革命。我也看到你这一点。所以,我们之间谁也没有计较谁的相貌,计较性格有什么差异,为共产主义的理想奋斗,这是最可靠的长期的相爱的基石和保证。我与你是萍水相逢,不是一见倾心,更不是恋爱至上。我们是经过无意的发展,两地相互通信的了解,到有意的、经过考验的结婚,又经过几十年的战斗,结成这样一种战友的、伴侣的、相爱始终的、共同生活的夫妇。把我们的相爱溶化在人民中间,溶化在同志之间,溶化在朋友之间,溶化在青年儿童一代。因此,我们的爱情生活不是简单的,不是为爱情而爱情,我们的爱情是深长的,是永恒的。我们从来没有感觉彼此有什么隔阂。我们是根据我们的革命事业、我们的共同理想相爱的,以后又发现我们有许多相同的爱好,这也是我们生活协调、内容活跃的一个条件。
  ……
  同志、战友、伴侣,听了这些你会含笑九泉的。
  我写的这一篇,既不是诗,又不是散文,就作为一篇纪念战友、伴侣的偶作和随想吧。
  邓颖超
  一九八八年四月
  ①邓颖超同志身边工作人员赵炜、高振普的说明:这是一九八八年四月,正值中南海西花厅海棠花盛开之际,邓颖超同志观花后三次口述,由我们记录下来的。整理好后,她看过。当时本想在适当的时候发表,但她没有想好在什么时间发表为好,就放下来了。邓颖超同志当时对我们说:现在不发表。如果有一天我也走了,喜欢海棠花的主人都走了,你们认为可以发表就发表,作为我的遗作,是对恩来的回忆和缅怀。否则,就烧掉。
  我们过去读过,今天要发表时又读过。一九八八年邓颖超同志已八十四岁了,能够在迟暮之年以如此心情叙述出昔日美好的真挚的感情,使我们看到他们的远大革命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这篇文章虽然是邓颖超同志的遗作,在周恩来同志离开我们二十一年、邓颖超同志离开我们快五年的时候,把它发表出来,也是我们对他们的纪念与缅怀。
  一九九七年一月二十日
  (摘自《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年版)夫妻恩爱情意深夫妻恩爱情意深周秉德
  伯伯七妈自年8月8日在广州结婚到年1月8日伯伯去世,他们的婚姻整整持续了50年零5个月!他们这五十年的生活轨迹,始终与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命运同步,他们是千千万万革命伴侣的光辉典范。五十年来,他们始终恩爱如初,伯伯称呼七妈,一直称她“小超”,对别人或晚辈,则称“小超大姐”、“小超妈妈”。就是在伯伯去世七妈所献的花圈上,仍写的是“小超哀献”。
  我在他们的许多张两人合影中,发现好几张是在8月份所拍,刚好是他们结婚逢五逢十周年,年、年、年、年等。我想,这只是他们自己心中有数罢了!而我们可从中体会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如何的心心相印呀!
  在几十年的共同生活中,他们精心总结出以“平等”为核心的“八互”原则,即: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助、互让、互谅、互慰。他们在实践中身体力行,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栽培爱情之花,从而盛开不败。他们的结合是基于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信念。七妈曾赋诗给伯伯:
  夫妻庆幸能到老
  无限深情在险中
  相协相伴机缘少
  革命情谊万年长
  恩来留念
  颖超书赠
  年6月14日
  他们的婚姻生活非常和谐、美满,令人羡慕。他们的感情极为深厚、纯洁、诚挚。比如年3月七妈在南方养病,伯伯未能及时给七妈回信,后曾写道:“得你来信,说我写的是不像情书的情书。的确,两星期前,陆璀答应我带信到江南,我当时曾戏言:俏红娘带老情书。结果红娘走了,情书依然未写,想见动笔之难……你如在四月中北归,桃李海棠均将盛开……忙人想病人,总不及病人念忙人的次数多,但想念谁深切,则留待后证了。”
  年春季,伯伯去日内瓦开国际会议,时间较长,七妈将院内花朵轧平,请信使带去,还将一片枫叶贴在纸上,写着“枫叶一片,寄上想念”。后来,伯伯的回信写道:“你的信早收到了,你还是那样热情和理智交织着,这是老而弥坚,我愧不及你……现已深夜四时了,还有许多要事未办。明日信使待发,只好书此,并附上托同志们收集的院花,聊寄远念。”现在他们之间的一些信件已经编辑成书。每当看到这些信件,怎能不令人感动呢?
  伯伯工作太忙,七妈总是想方设法提醒他注意休息,注意运动。我们寒暑假期间,当七妈知道伯伯快要回家时,就把我们派到二道门车库旁,等伯伯到了,请他下车,我们陪他走回去,这几百米的散步、聊天、唱歌,总算是给他一个休息、运动的机会。每逢周末,七妈又提醒伯伯去跳舞,活动活动筋骨。
  在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常常手拉着手,亲切无比。还可看到在许多熟人面前,伯伯给七妈系衣扣。我非常喜欢这张家常亲切的照片。
  年越南国家主席胡志明逝世,我国由周总理率团吊唁。当时正值越南战争,美国飞机经常轰炸,周总理一行能正常返回,大家都很庆幸。时任周总理秘书的纪东将*,在年9月出版的《难忘的八年》一书中,讲到当时他所看到的场面,给人印象极为深刻:
  邓大姐的担心,更是可想而知,但她仍表现出惊人的平静。得知总理的专机已进入我国领空,她心里一块石头才落了地。那天我们所有人都聚集在客厅迎接总理归来。总理一进门,大姐就急匆匆地从沙发上站起来,快步上前,边走边说:“哎呀,老头子,你可回来了!你得亲我一下,我在电视上看见你在越南亲吻了那么多漂亮的女孩子,你得同我拥抱,同我亲吻!”大姐的话,让我这个年轻人顿时目瞪口呆。
  总理哈哈地笑着,他把大姐揽在怀里,两人温柔而又有风度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总理深深地在大姐的脸上吻了一下。那么自然,那么亲切,那么旁若无人……大家为总理平安归来而欣喜,对大姐以这种方式迎接总理,既感到惊奇,又兴高采烈。
  平时伯伯总是通宵地工作,起来又常常出去开会、接见外宾。七妈有时见不到伯伯,她就想办法,给他留字条,叮嘱他休息、运动、吃药等。在最后的十年,伯伯工作更忙,除了开会、接见外宾等正常工作外,还要不断地与各派群众组织谈话,连吃饭时间都没有,七妈就想办法,用鸡汤熬玉米糊当做茶喝,来维持一点营养。周恩来家风二三事严守*的纪律不该说的坚决不说
  周总理和邓颖超虽伉俪情深,但是作为身居高位的领导人,他们却公是公、私是私分得很清楚。平时他们的聊天范围很广,从一般老百姓关心的国家大事、谈书评剧到熟人朋友、家常话题无不涉及,但却从不会谈到一些没公开的机密事件,尤其是那些周总理认为邓颖超不该知道的事情,绝不会对她透露一个字。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周总理可以和有关秘书谈,但是却决不会对自己的妻子说。
  据邓颖超回忆:“年恩来是*中央负责人之一,中央决定派他去领导南昌起义时,他甚至一直都没有告诉我要走的事儿。直到7月19日吃晚饭前,他才对我说了一句:‘今晚要动身去九江’。去九江干啥,什么时候回来?他没讲,我也没问,我那时也习惯离别了。走前,恩来紧紧地握着我的手,没有再说一句话,他当然知道这次行动的性质,在那样白色恐怖的岁月里,每次生离都意味着可能就是死别呀。”
  还有一次,邓颖超在填表,她一边填一边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当年我和恩来入*的时间不同,又不在一个地方工作,我们谁也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时间入*的,这在当时的纪律中是不能说的事儿。那时候,在我们的相互通信中从来没提起过这些事儿,只是谈自己谈朋友谈革命理想,直到恩来回国后经过组织的沟通,我们彼此才知道大家都是*员了。”身边的工作人员觉得有些诧异,邓颖超就补充说:“唉,我这样说你也许根本不相信,可事实就是如此,作为*员,我们始终遵守着*的教导:不应该说的事儿不要说;不应该问的事儿不要问;不应该看的文件不要看,这是*的利益的需要,我们几十年来都是这样做的。”不允许重修老家房屋
  在周恩来的原籍有几间老屋,淮安县*府几次想把这些房子重修一下,周恩来知道后坚决反对重修。年6月29日,他亲自写信给淮安县*府,认为修房之事“万万不可”。周恩来的这封信寄到淮安后,在当地*府和百姓间引起很大震动。遵照周恩来的意见,淮安县*府也没有再修他老家的房屋。
  年,淮安县再次提出要修周家的老房子,这件事传到周恩来耳朵里,他十分着急,立即请国务院办公室的同志给淮安打电话传达他“不准修房”的意见。后来,周恩来听说淮安县准备将他家的老屋修缮后作为图书馆后,又让秘书转达了他的三点指示:第一,不许维修;第二,不许动员院里的住户搬家;第三,不许让人去参观。其实,淮安县早前就已经准备把周总理家老屋的东院改做图书馆,而且已经占了三间当作书库,这回听了周总理的指示,他们决定停止施工。淮安县还报告说,县里没组织过参观周总理故居这样的活动,但还是有远道而来的参观者。现在他们已经决定,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不随便带人到那座院子参观,对外地的要求参观者也一概拒绝。
  年,周恩来去世后,淮安县又把修缮周恩来故居之事提上议事日程。邓颖超知道后十分不安,她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违反周恩来生前的意愿,亲笔给淮安县委的领导写了一封信,千叮咛万嘱咐不许修房子。
  但是,出于对周恩来总理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淮安最终还是决定重修周恩来故居。对此,邓颖超没有再说什么,生前也没去参观过周恩来的故居。
  (综合整理自《西花厅岁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版)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常用中药方女医明妃传不靠谱看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