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民间散佚中医名方总钩沉3
TUhjnbcbe - 2021/6/1 11:44:00


  组成:竹柴胡12克,生白芍15克,枳壳12壳,厚朴12壳,炒香附15克,佛手12克,炒建曲15克,甘草4克。


  功能:蔬干和胃、行滞镇痛。


  主治:肝胃不和所致胃脘疼痛,包括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囊炎、胃肠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上腹疼痛。


  服法:上药每剂煎三次,每日早、中、晚分服,日一剂。


  加减运用:脘腹胀满或胀痛、呃气者加广木香10克,青皮、陈皮各12克加强行气之功;痛如针刺或疼痛较剧者,加赤芍、延胡索各12克活血化瘀止痛;疼痛有灼热感或口苦咽干者加炒川楝子、焦栀各12克清泻肝火;口干口苦、苔*者加*岑15克、*连6克清泻郁热;食后痛甚者加鸡内金15克,炒二芽各30克增强消食导滞之力;泛酸时加煅瓦楞子30克、海螵蛸15克和胃制酸;腹痛有冷感者家法罗海12克以温散行滞。


  扶土抑木定痛方


  组成:南、北沙参各30克,白术15克,茯苓30克,陈皮12克,后朴12克,炒香附15克,佛手12克,白芍15克,炒延曲15克,甘草4克。


  功能:扶土抑木、行滞定痛主治:脾胃虚损、肝郁气滞所致胃脘痛。服法:同肝胃两和镇痛饮。


  加减运用:若干脾不和诸症突出,可用肝胃两和镇痛饮治理以从其变;标实势衰,即用本方。气虚甚者可家*参、山药各30克,甚则家人参6克以增强益气之力;若短气、头昏者家*芪30克,夜交藤30克以养心安神。


  砂半理中汤


  组成:清半夏9克,制香附9克,高良姜9克,炒枳壳9壳(或炒枳实),砂仁9克(打碎)。


  用法:用砂锅加水至浸没药材,水面超出药材5分。砂仁打碎后下,每机煎两次,日服一剂,分两次服。


  功能:理气散寒,和胃止痛。


  主治:胃脘近心窝处疼痛,泛酸暖气,或吐涎沫,脘腹胀满,痛引肋背或胸中。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沉弦或弦紧。


  加减运用:本方为治疗胃痛的基本方剂,临床可根据病情辨证酌加药物。


  1、肝胃痛症:见胃痛连肋功撑作痛,呃逆暖气,苔多薄白,脉弦紧。治疗将香附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药量仍为9克。若口苦吐酸,为胆火较盛,可加生栀子6—9克;肋痛较痛者,可加川楝子9克。


  2、心胃痛者:见痛引胸中,心悸气短,舌红苔薄白,脉寸尺俱微,动见于关。治疗将高良姜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药仍用9克。若大便色黑即与小肠火有关,可加焦栀仁3克。


  3、脾胃痛症:见胃脘疼痛,脘腹胀满,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舌苔白腻,脉缓或大,治疗将炒枳壳(或炒枳实)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药仍用9克。


  4、肺胃痛症:见胃脘疼痛,肩背拘急,痰多咳嗽,动则气少,舌苔白腻,脉寸微关紧尺沉,治疗将清半夏加至12克主药,余四味仍用9克。若兼大便干燥或不通,为大肠有热,可加大*2—3克。


  5、肾胃痛症:见脘痛及腰,腰酸小腹胀满,行则佝偻,舌苔薄白,脉沉弦或状。治疗半砂仁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仍用9克。若腰酸小腹胀甚,可加沉香末(分冲)2克:同是有小便不利者,可加肉桂末(分冲)2克。


  若中焦痞满,上下不通,这是兼有三焦症状,可加*连2—3克,肉桂末(分冲)2克。


  舒肝安胃汤


  组成:丹参30克、百合20克、台片15克、木香6克、大贝15克、锻瓦楞20克、白芍30克、黑栀子6克、甘草12克、黑*芩12克。


  功能:理气化瘀、养阴清热,解痉止痛。


  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十二肠炎。


  服法:空腹服,一日一剂。病程较长者,可将上药共为细面,和服或装胶囊吞服。每服生药粉6克,一日三次饭前服。


  加减运用:胃阴虚极者加寸冬、石斛。胃火炽胜者加*连。脾胃气虚者合入小建中汤。胃气上逆者加赭石、半夏。痛甚者加元胡。出血者加白芨、青黛。


  和胃消食汤


  组成:连翘12克、神曲16克、麦芽16克、山楂20克、茯苓12克、陈皮12克、川朴12克、砂仁5克、鸡内金10克。


  服法:水煎服。


  功能:和胃消食。


  主治:小儿厌食、脘腹痞满、胀痛、纳呆、嗳腐吞酸、恶心呕逆、睡卧不宁,大便干结,或便下酸臭,舌苔厚腻。


  加减运用:腹痛、腹胀为食滞肠胃,气机不畅,加炒莱菔子5克以理气消胀,胃脘胗胀呕吐泛恶者为食滞中州,胃失和降,加枳壳4克、藿香6克、半夏6克以宽胸降逆止呕,身热而烦,舌红苔薄*者为食积化热,加胡*连4克以清热退蒸。


  温中运脾汤


  组成:制附子3克,肉桂1克,干姜2克,炒白术6克,炒苍术5克,茯苓6克,鸡内金5克,焦山楂10克,神曲10克,炒枳实6克,青陈皮各5克,甘草3克。


  功用:温中运脾主治:寒湿困中、脾决键运之食证。


  加减运用:本方加减后还可疗寒湿中阻之泄泻、呕吐、积滞等脾胃运用化失司之证。兼泄泻者加砂仁3克、苡仁米10克;兼呕吐者加姜半夏6克,苏叶梗各6克,旋复花6克,蔻仁3克,兼积滞者加槟榔5克,莱菔资克,古麦芽各10克。


  蒲连护胃汤


  组成:蒲公英10克、*连6克、*参10克、干姜3克、大贝母10克、白芨12克、廷胡索12克、川楝子6克、法半夏10克、甘草6克。


  功能:清热消瘀、降逆和胃、益脾护胃、激活化生之源、理气止痛。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潰疡、胃肠功能紊乱等。


  用法:凉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服,将上药共研细末为散,每服5克,一日三次饭后服,效果更佳。


  加减运用;脾虚气弱加*芪、升麻;嗳气频作加炒枳壳、陈皮;气滞腹胀加川朴花、大腹皮:哎恶打呃,加丁香、柿蒂:胁胀隐痛加炒白芍;嘈杂泛酸加吴萸、煅牡蛎;脘腹坠胀加槟榔木香;腹胀少酸加乌梅、*芪。


  三*胃炎汤


  组成:*芪18—30克,*精12—15克,*连3—6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神曲30克,生姜3片,大枣6枚。


  功能:键脾益气,温中和胃。


  主治:慢性胃炎等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15剂为一疗程。


  加减运用:临床上,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以脾胃虚弱及脾胃虚寒者居多,此种类型者在北京地区约占70%以上。又中焦脾胃喜温喜暖为其特性,故本方可谓治疗慢性胃炎的基础方和常用方。


  若脾胃虚寒较重,胃脘寒凉怕冷,加高良姜;若以脘胀痞满为主症脉见弦象,症属肝气犯脾、肝胃不调、肝强脾虚者,则配以柴胡疏肝散或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实、甘草)以疏肝理脾;三*胃炎汤配四逆散名曰“三*四逆胃炎汤”,乃治肝脾不调型胃炎之良方也。若以呃逆、嗳气为主证,症属肝气犯胃=肝胃不和,胃气上逆,则用三*四逆胃炎汤加竹茹、制半夏、丁香、代赭石等;若以胃脘痛或胀痛为主证者,加元胡、干松、佛手等;若以痛非痛、或嘈杂难忍,或莫可名状,加吴茱萸,视其寒热配原方*连决定二药之量比例,成左金丸;颠倒左金丸或加木香成加味左金丸;若便溏者加*参、木香、诃子、肉豆蔻等;食少纳呆加炒古麦芽、焦楂等;若口干咽干症属胃阴虚者加麦冬、玉竹、生地等。若经检查明显有HP感染者,再加蒲公英并酌加高良姜佐制其苦寒伤胃,等等。随症加减,疗效更加。


  理脾愈疡汤


  组成:*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桂枝6克、白芍12克、砂仁8克、厚朴10克、干松10克、刘寄奴15克、元胡10克、乌贼骨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3枚。


  功能:健脾温中,理气活血。


  主治: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用法:每日一剂,文火水煎两次,早晚各服一次。


  加减运用:如溃疡出血,大便色黑者,加白芨10克、田七粉克、(分二次冲服)、黑地榆12克、如语言无力,行寒畏冷,四肢欠温者,加*芪15—30克。如暖气频作者加丁香5克、柿蒂15克、如食少胀满者加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2克。


  扶命培土汤


  组成:上肉桂2克、熟附子5克、西*参10克、北*芪10克、怀山药10克、淫羊藿10克、巴戟天10克、枸杞子10克、菟丝子10克、淡大云10克、蒸*精10克、制琐阳10克。


  用法:水煎两次,早晚分服,每日一剂,连服5剂,一般需要服30—60剂,直至病愈为止。


  功能:扶命火、培脾土、养正气、益精血。


  主治:肾阳虚证(命门火衰)、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气血虚弱证、特别是慢性肾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下丘脑一垂体性闭经、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的患者,有上述证侯表现的疗效尤佳。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及孕妇慎用。口干喜饮者去肉桂、附子;腹胀便溏者去大云、*精。


  培土理气汤


  组成:*参15克,焦白术9克,茯苓30克,神曲15克,炒卖芽10克,焦山楂10克,车前子10克,地枯箩30克,八月扎30克,乌药9克,降香15克,鳖甲30克。


  功能:健脾、理气、兼能理水。


  主治:肝癌中期,不能手术、放射治疗者,尤益于癌灶下而弥散,肝硬化严重,肝功能不佳者。


  加减运用:肝癌上腹胀特甚,可甲枳实、川朴;腹水,可甲重理水诸药;*疸,可加入清化湿热药;肝痛甚,可加入延胡、青皮之类。


  腹部癌块明显时,可以本方与其他治法,如放射治疗、动脉栓塞治疗等综合应用。


  古人说,轻可去实,岂可因本方之轻而忽之耶!


  用法:本方煎后,一般应一日四服,甚火可代茶,经常啜用。


  养胃理气汤


  组成:丹参15克,沙参15克,炒白术12克,白茯苓12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炒枣仁12克,厚朴12克,鹿角霜10克,砂仁3克,山楂12克,建曲12克,延胡索2克。


  功能:扶脾、理气、活络。


  主治:身体赢瘦,食少体倦,脘腹胀痛,或呕或痢,胸肋不适,舌质暗淡、苔白。如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部分胆道、胰腺等疾病。


  用法:每日煎服三次,空腹温服。


  加减运用:胃病呃逆、噫气不除者,加煅赭石30克、沉香3—6克;痛连肋者加白芍15克、郁金10克,泛酸者去沙参加煅瓦楞子15克。


  禁忌:忌生冷、油腻、辛辣之物。


  理脾化滞汤


  组成:云苓10克,藿香10克,木香3克,川朴3克,川连3克,砂仁3克,焦曲10克,内金3克,栀子6克,焦谷、稻芽各10克。


  功能:清热化滞,理脾助运。


  主治:脾胃不和所致的厌食症。症见:食欲不佳、偏食择食、面*、口渴、烦躁、齿、寐时多汗、手足心热、腹痛、夜卧不安、喜伏卧、舌绛苔*、脉数。


  加减运用:便燥或如球状,佳川*3克、火麻仁10克润肠通便,缓下无伤;口渴佳花粉10克、石斛10克养阴生津;滞热腹通佳赤勺10克清热凉血;受寒饮冷者,佳肉果3克、生姜6克温中散寒;鼻衄佳茅根15克、藕节15克凉血止血,去木香、砂仁、藿香;躁急加连心3克,清热除烦;齿加赤勺凉血活络;头汗多加连心3克、浮小麦10克清热养心止汗;滞去脾虚加白术10克、*精10克补益脾胃。滞去脾运,后天之本得以恢复即愈。


  八珍益胃汤


  组成:*参15克、焦术15克、茯苓20克、甘草15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熟地20克、白芍15克、*芪50克、苡米20克。


  功能:补气养气,生肌益胃。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加减运用:凡遇呕血或便血者要重用白芍:年老体弱者要重用*参,呕吐较重者加竹茹;胃脘剧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


  扶脾消渴汤


  组成:人参15克、白术15克、山药20、沙参20克、麦冬15克、百合15克、玉竹15克、焦山楂20克、鸡内金15克、陈皮15克、甘松15克、葛根15克。


  功能:健脾益气,和胃润肺,化精止渴。


  主治:烦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的消渴病(糖尿病)。


  加减运用:病初口干大渴引饮,尿糖(++)以上者加桑椹15克,女贞子15,渴减则去。病症减轻后则兼扶气,加*芪20克,桂圆肉15克;若服药而疗效甚缓,及脾气不得肾阳之肋。加枸杞20克,菟丝子15克。


  滋脾饮


  组成:太子参8克、扁豆8克、山药10克、山楂6克、白芍6克、莲子6克、内金5克、薏米8克、麦芽8克、葛根3克、大枣2克。


  功能:甘酸升润,滋养脾阴。


  主治:小儿脾阴虚证。


  用法:水煎两次,混合后分3次服,日一剂。


  加减运用:气阴两虚加*参、*芪;血虚加当归、*芪;大便干燥加麻子仁;虚热加胡*连、地骨皮。


  健脾胜湿汤


  组成:炒白术9克、制川朴4、5克、白蔻仁3克、广藿香9克、新会皮6克、石菖蒲6克、广木香6克、炒枳壳6克、神曲9克、炒苡仁20克、白茯苓12克、车前草9克。


  功能:健脾助运,分化湿浊。


  主治:脘痞腹胀,食欲不振,泛恶欲吐、身倦困重或头身重痛、面浮肢肿、小便短少、大便溏泻、脉濡缓或濡数,舌质淡或红、苔白腻或*腻。


  用法:一日一剂,清水煎成二服,上下午各服一次。


  加减运用:脾虚气弱,湿伤中阳者加*参、干姜;苔腻而*,口苦溲赤者加*芪、*连;身肿腹胀较为严重者加大腹皮,茯苓皮。


  温阳健胃汤


  组成:潞*参15克、炒白术10克、白芍10克、炒枳壳10克、高良姜5克、陈皮6克、法半夏10克、川桂枝3克、木香5克、炙甘草3克。


  服法: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剂。


  功能:温运脾阳,健胃和中。


  主治:胃腕痛属于中虚气滞型的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炎。


  加减:食欲不香去*参,加炒山楂、鸡内金;大便稀溏木香改煨木香,加炒上曲;睡眠欠佳加熟枣仁、夜交藤。


  桃红二丹四物汤


  组成:桃仁、红花、丹皮、当归、白芍、生地、益母草、炒蒲*各10克,川芎、血余炭各5克。


  功能:清热化瘀,凉血止血。


  主治:月经期延长,漏下淋漓不净。


  服法:睡煎2次,早晚分服。一般服药3-5剂。血止后常以八珍汤加山药、枸杞、巴戟天、锁阳、调补足三阴,以补虚善后。


  芩药芡苡汤


  组成:土茯苓、山药、芡实、苡仁各15克,连须、橹豆衣、樗白皮各10克、白带加*参、白术、银杏仁10克、鸡冠花5克、*带加炒苍术、*柏、箪薢各10克、木通5克。


  主治:*白带下。若带下质下稠、气味腥臭、外阴搔痒者;可用苦参洗剂(苦参、百部、蛇床子、花椒、紫槿皮、地肤子各15克煎汤熏感洗坐浴。


  虚劳生血汤


  组成:*芪20克、熟地18克、当归10克、阿胶(烊化)10克、肉桂5克、天门冬15克、白芍12克、制首乌15克、龟板(先煎)20克、旱莲草10克、女贞子12克。


  煎法:先将龟板用文火煎30分钟,放凉,浸入其它药物价30分钟后水煎次,每次煎30分钟,将2次煎出液混合后分早晚2次服。


  功能:健脾补肾,填补精髓,益气生血。


  主治: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属脾肾两虚、气血不足者。


  加减运用:牙龈渗血或皮肤紫癜多者加三七粉(冲服)3克、血余炭6克、藕节25克、感冒发热者酌加重楼15克,金银花15克、舌红有虚热者加生地15克、丹皮9克、病情稳定血象上升后酌加紫河车粉(冲服)4克。


  血宁汤


  组成:生地15克、炒单皮10克、当归10克、阿胶15克、生*芪30克、*参15克、参三七3克、生侧柏叶20克、生槐米15克。


  功效:补气益血,散瘀止血。


  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症全身皮肤紫癜(四肢最为多见),齿龈经常出血,鼻衄,妇女月经量多,严重还可见口舌粘膜出紫血泡,血尿、黑大便等。检验;血小板计数常下降至每立方毫米2~4万左右,出血时间延长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每剂煎二次(先水浸15分钟,再煎半小时),去渣,将二次药汁混合,分三次饭后温服,服时将阿胶烊化兑入药汁内,三七研成粉末与药汁一同吞服。


  加减运用:若起病急骤,发热现象显著者,*芪不用或减少剂量,加*芩10克、焦山栀15克、烦躁失眠者加*连6克、紫丹参15克、便血不止者加地榆炭15克、大*炭6克。


  解郁养血汤


  组成:全当归9~15克、炒白芍9~15克、软柴胡5~9克、薄荷叶5~9克、夏枯草10~15克、白菊花7~12克、苍耳子(炒)5~9克、粉甘草3~7克。


  功能:疏肝解郁、养血柔肝,祛风。


  主治:交媾诸患,如交媾口噤,阴部抽搐,或憋胀麻木等。


  加减运用:性交时肢软似瘫,神志昏糊,加柏子仁9~12克、焦远志8~10克,或琥珀粉6~9克、以养血安神;性交后手足心痒难忍,加地蒲子15~30克、草红花9~12克、活血祛风;性交时阴部热辣,轻微颤抖加女贞子、旱连草9~15克养阴助肾;性交后阴部疼痛加净萸肉12~~20克、龟鹿二仙胶7~10克(烊化)填精补髓;性交后心神不宁,坐卧不定加炒栀子7~~10克,淡豆豉6~9克。


  生脉活血汤


  组成:太子参15克、寸麦冬10克、五味子6克、全当归15克、炒赤勺12克、紫丹参20克、茯苓12克、柏子仁10克、生牡蛎30克、(先煎)炙甘草6克(早搏频发时倍量)。


  功能: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主治:心悸胸闷、气短口干,脉细或结代之气阴两虚、心血瘀滞之证,即现代医学中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


  用法:每日一剂,头、二煎合并分早晚服。


  加减运用:胸闷者加合欢皮12克、佛手6克;心前区痛加川郁金10克、延胡索10克、娑罗子(开心果)10克、失眠加酸枣仁10克、生龙骨30克、(先煎)、首乌藤15克、口干、心烦者加*连5克、生地15克;纳少脘胀加炒白术10克、炒积壳10克;便秘加决明子12克、积实10克;脘痛加白檀香3克、砂仁5克(后下);肋痛加柴胡10克、炒白芍10克;心动过速加灵磁石30克(先煎)、炒枣仁10克;心动过缓加制附片10克、桂枝10克。


  注意事项:凡过早搏动辩证属阳虚或痰浊者均不宜应用本方。


  溃疡止血方(粉)


  组成溃疡止血方:*芪15克、太子参12克、白术6克、炙甘草5克、当归6克、白芍10克、阿胶珠10克、地榆炭10克、侧柏炭10克、乌贼骨12克、煅龙牡各15克。


  溃疡止血粉:乌贼骨三份,白芨二份,参三七粉一份。


  煎服法:溃疡止血方以水二碗,约毫升左右,煎煮滤液约~~毫升,每日一剂,每煎二次,早晚频服。溃疡止血粉以乌贼骨、白芨、参三七粉按比例合制共研极细末,每次5~10克,每天2~3次,温水服下。


  功效:溃疡止血方;健脾益气,养血止血,和营定痛。溃疡止血粉;收敛止血,活血化瘀,制酸止痛,生肌护膜。


  主治:上消化道出血,不论便血与出尤以溃疡出血疗效最佳。


  加减运用:若肝郁气滞,暴怒伤肝动血,则宜加疏肝和血之郁金6克、焦栀6克、当归6克、赤芍10克、丹皮6克、牛膝12克,去益气生血之品如生芪、太子参等;热郁气滞和降失调、久病伤络者可清中止血,加炒川连3可、橘皮6克、姜夏10克、炒竹茹6克、茯苓12克、甘草4克、胃阴亏虚、内热耗津伤络者宜养胃阴,酌加沙参12克、麦冬10克、川石斛12克、玉竹12克等,去生芪、白术;按语胃脘胀痛明显,舌苔厚腻者不宜使用本方。


  敛肺止血膏


  组成:潞*参90克、百合克、生地*克、诃子肉90克、黛蛤散克、花蕊石克、旋复花90克,竹沥半夏60克,炙马兜铃60克,麦冬90克,五味子30克,巴戟肉90克,陈皮45克,炙甘草45克,阿胶克,三七粉24克,川贝粉45克。


  功能:益气养阴,敛肺止血。


  主治:由于支气管肺炎、肺结核、肺气肿、等肺部疾病诱发的支气管扩张咳血症。


  制法服法:上药除后三味外,一并浓煎两次,弃渣取汁,加入阿胶、三七粉、川贝粉及冰糖克,文火收膏,盛于瓷罐内,放阴凉处。每于早、晚饭后,各取两羹匙,用开水化服。


  加减运用:有肺结核者,加百部;脾胃虚弱者,加白术、山药;治疗中仍有痰血者,加茜草、藕节或仙鹤草;气急者,去花蕊石加海浮石、苏子;腰背痛者,加杜仲、川断。


  凉血抗敏汤


  组成:水牛角30克、(先煎半小时)、丹皮15克、赤勺12克、紫草根20克、蝉衣15克、益母草15克、生地20克、防风9克、白茅根30克、泽泻12克。


  用法:水煎,早晚分二次服。儿童用量应酌减。


  功效:祛风利水,凉血止血。


  主治:紫癜性肾炎,症见皮肤散在或密集的皮肤淤点或淤斑,浮肿、血尿甚者。


  加减:水肿甚者加冬瓜皮、茯苓皮、车前子;腹痛加川楝子、元胡,赤勺易白芍;关节痛加木瓜、威灵仙、鸡血藤;日久脾虚者应去水牛角,加*芪、*参、白术、益智仁

小编的请求: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间散佚中医名方总钩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