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起初只是节气名称,后逐渐与农历三月的寒食节、上巳节交汇融合,成为“时年八节”中的清明节。这一天,既是祭祖扫墓、慎终追远的感伤之日,也是扑蝶插柳、踏青赏春之佳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每到清明前后,隆隆的鞭炮声响遍山野,间或还传来雷鸣般的轰鸣声。扫墓放鞭炮的民俗传承了几千年,已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鞭炮最早就是用于驱邪避祟,清明节放鞭炮既是人们与祖先的一种沟通方式,也是孝道文化的传承。敬祖意识,寻根心理,报本观念,唤起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
放风筝也是清明节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节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清明时节美食世间万物,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清明节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清明节除扫墓祭祖外,其食俗也是丰富多彩的。祝福君为你们搜罗了全国各地的清明节传统美食,一起来瞧一瞧吧!
青团子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感悟生死,珍惜当下
往事不可追,唯有敬畏生命,珍惜当下。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清明节让活着的人更强烈地反思自己应该重视当下、珍惜亲情、关爱家人、珍重光阴、努力拼搏,不让自己为了那些未了的心愿和未尽的事业悔恨。
缅怀故人,贵在心意。这个清明让我们用心里的仪式感,暂代行为上的祭扫,通过唤醒记忆、平静追思去感悟生命真谛。
逝者已矣,生者珍重。唯有活在当下,享受当下,才能回报每个爱你的人,不辜负这一生一回的匆匆人间。
中医治未病,清明时节多做中医经络穴位保健
“春气者,诸病在头”,清明节,许多人会出现头痛、眩晕、健忘、疲倦嗜睡、身体困重乏力等症状。此时我们可以选择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如拔罐、刮痧,中药等柔肝舒肝,健脾祛湿。
1、穴位按摩。涌泉穴(位于足心,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可用指腹在穴位上轻推,也可直接在穴位上轻揉,还可用整个手掌在穴位上擦。
按摩时用力要轻,每次四五分钟,早晚各一次,效果良好。还可以按摩内关穴(位于内腕横纹上2寸,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风池穴(位于项后枕骨下两侧凹陷处)、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处),配合敲打胆经。通过按揉这些穴位能很好缓解头痛、眩晕、嗜睡乏力等症状。
2、拔罐、刮痧。拔罐刮痧,也是健脾祛湿,解除上述症状的不错选择。“百病皆可发痧”,清明节拔罐刮痧,可以顺应春季特性,推陈出新、疏通经络,升发体内的阳气,疏泄肝气,祛除湿邪。
可以选择头部刮痧,膻中肋部刮痧,背部刮痧拔罐,治疗后注意保暖,避风寒。
3、中医中药。因人制宜,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根据个人体质状况,选方用药,配合饮食起居养生指导,效果更佳哦。
中医学认为,到了清明,大地暖到了清气上升之时,此时养生贵在与自然同气相求,顺应人体阳气升发的规律,人体肝属于木,木性生长、升发、条达、舒畅,肝主疏泄,与胆互为表里,具有调畅气机的作用,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李东垣在《脾胃论》里指出: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因此,疏利肝胆,调畅气机,行气活血,有助于人体阳气升发,与大地清气上升相顺应。
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柴胡和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味苦、辛,性寒。入肝、胆经。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退热的功效。本品轻清升散,宣透疏达,入肝胆经,善条达肝气而疏肝解郁,为治肝气郁结之要药。可升举阳气而举陷,治气虚下陷之证。还具有疏散退热的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柴胡其成分主要含柴胡皂苷、甾醇、挥发油(柴胡醇、丁香酚等)、脂肪酸(油酸、亚麻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和多糖等。有明显的镇静、镇痛、抗炎、解热、降温、镇咳作用,能利胆,抗肝损伤、抗脂肪肝,还能增强免疫。
香附: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香附为莎草科多年生莎草的干燥根茎。原名“莎草”,始载于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迄今已有多年。《名医别录》,列为中品。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入肝、三焦经。具有疏肝行气,调经止痛的功效。本品辛甘微苦,芳香性平,辛香入肝善能散肝气之郁,微甘性平而无寒热之偏,为疏肝理气解郁之要药。肝为藏血之脏,气为血之帅,肝气调和则血行通畅,又为调经止痛之主药,故李时珍称之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现代研究表明,本品含葡萄糖、果糖、淀粉、挥发油。挥发油中主要为香附子烯、香附醇、异香附醇等。有抗炎、镇痛、强心、降压等作用。
玫瑰花:疏肝醒脾和胃,药力平和
玫瑰花为蔷薇科灌木玫瑰的干燥花蕾。玫瑰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味甘、微苦,性温。入肝、胃经。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活血止痛的功效。本品味甘气香,药力平和,善疏肝醒脾和胃,解郁行气,活血止痛,临床可用于肝胃不和,以及气滞血瘀诸痛证。
统筹编辑:张楠责任编辑:刘翔
本期校审:李想图文编辑:陈丽嫣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