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求。图为深圳一家科技公司正在研发新品。深圳特区报记者刘羽洁摄
■徐雅卿
提要:
纵观世界发达经济体工业化演进历程,可以发现,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产物,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价值链攀升的必由之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蓬勃兴起,加快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主流和趋势。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支柱,制造业提质增效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建议》提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下称“两业融合”)。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是现代服务业专业化和高端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
一深刻认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重大意义
纵观世界发达经济体工业化演进历程,可以发现,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产物,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价值链攀升的必由之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蓬勃兴起,加快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主流和趋势。
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工业化初期,产品生产过程对服务的需求较少,主要是一些简单的物流、管理等服务,这些服务由制造企业内部提供。工业化中后期,随着产业规模扩大,分工不断深化,服务业从制造业内部剥离出来,形成了一条专业化、规模化的完整产业链,融入全部生产活动并在价值链核心环节发挥巨大作用,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依赖、互相促进。后工业化时期,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分工界限,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制造企业由提供产品的传统型制造向提供“产品+服务”的服务型制造转变。当前,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我国由基本实现工业化进入全面工业化的阶段,加快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是推动产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新发展理念是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的发展理念,也是“两业融合”必须遵循的实践指南。创新是“两业融合”的内生动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均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动力的产业,两者都需要依靠技术创新打破融合的壁垒,融合过程中也会不断涌现新模式新业态。协调是“两业融合”的内在要求,只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会导致现代服务业出现“自我循环”,无法对先进制造业形成有力的支撑,产生经济“脱实向虚”的风险,只注重发展先进制造业不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实现深度融合离不开两者的协调发展。
绿色是“两业融合”的普遍形态,现代服务业不仅自身具有低污染的特性,在与先进制造业融合的过程中也会通过生产组织模式变革来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能耗。开放是“两业融合”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一方面,“两业融合”要求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降低壁垒,实现行业间互相开放;另一方面,“两业融合”的标准要与国际接轨,参与标准体系和规则的制定,实现制度型开放。共享是“两业融合”的根本目的,在生活领域,“两业融合”直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如人工智能与养老、医疗领域的融合提高了生活品质;在经济领域,“两业融合”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求。近年来,国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抬头和疫情的影响使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动能减弱,同时国内需求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增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是核心技术的突破。我国虽然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在核心技术领域还是受制于发达国家,被人“卡脖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可以扭转制造业“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形成。一是“两业融合”会激发制造业对现代服务业的需求,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而现代服务业又依托于5G、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拉动对新基建的投资,提升现代服务业供给质量,最终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二是“两业融合”可以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为我国吸引全球资源,利用国际市场,更好地融入国际循环夯实基础,同时国际循环会反作用于国内大循环,提升国内生产效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二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广东优势
具备良好的先进制造业发展基础。广东省是制造业大省,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制造业呈现出规模大、基础好、门类全的良好发展格局,在全国乃至世界制造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1万亿元,全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6.1%,占比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目前,广东省已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多个产值超万亿的产业集群;5G产业发展领先全国,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11万座。
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年,广东省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4.3:39.2:56.5,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3亿元,增长5.0%,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34亿元,增长3.2%。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3%,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1%。第三产业已成为拉动广东经济的重要引擎。
具备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年,广东省专利授权总量70.97万件,比上年增长34.6%,居全国首位;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7.07万件,增长18.3%。全年《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81万件,居全国首位。截至年底,广东省有效发明专利量35.05万件,居全国首位。《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显示,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得分为62.14,连续四年排名全国第一。
三加快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着力点
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加快“两业融合”,广东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深化改革创新,营造良好的融合环境。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在“两业融合”的总体设计和具体融合领域方面,广东省要与国家同步,制定发展规划和方案。如为加快邮*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国家已相继出台《关于促进快递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广东省也应根据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策。二是破除“两业融合”的壁垒。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破现代服务业进入制造业的隐形壁垒,降低融合成本。三是加强金融支持,设立“两业融合”专项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方式,对重点融合项目给予支持。四是创新监管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对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审慎监管,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提高审批许可效率。五是加快培育“两业融合”人才,鼓励高校设置交叉学科,与企业实行联合培养模式,培养既懂制造技术又懂现代服务、既懂理论又懂实践操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育产业集群,打造“两业融合”平台。一是加快形成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龙头骨干企业,增强现代服务业对“两业融合”的推力,同时加强对先进制造业企业科研、技术方面的投入,借助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激发先进制造业对现代服务业的有效需求。二是以现有的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产业园区、产业集群为基础,积极探索“两业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培育一批“两业融合”示范企业、平台和项目。三是发挥商会等行业组织作用,为行业组织搭建对话平台,参与产业融合的标准和*策制定、技术协商,建立共性技术平台,解决产业融合遇到的共性技术问题。
加强国内国际合作,优化“两业融合”发展布局。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资源。一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中,各区域根据自身产业优势,谋求“错位”发展,以深圳、广州为辐射中心,加强珠三角地区以及其与香港、澳门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跨行业跨区域合作,促进“两业融合”。二是充分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一带一路”和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带来的机遇,加快现代服务业关键领域的开放,鼓励外资现代服务业企业融入本土先进制造业产业链,推动本土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鼓励本土现代服务业企业融入外资先进制造业产业链,获得知识溢出,推动本土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是鼓励行业标杆企业积极参与“两业融合”的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引导和帮助企业的技术、服务标准“走出去”。
(作者单位: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