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
原标题:人大校长刘伟:减排应妥善规划二三产业占比
他认为,无论能源转型还是经济结构转型,都需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尽可能降低对经济活动的负向冲击影响。
“人民大学的研究团队模拟分析了未来在达到GDP增长目标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年碳达峰目标,结果表明,我国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相对比例,与碳排放总量增长率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
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于10月19日到20日在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表示,制造业也是中国能源消费最大,碳排放最突出的终端部门。在减排过程中要妥善规划二三产业的占比,不可操之过急。
刘伟分析,从产业结构看,虽然我国不少大城市已经步入了后工业时代,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二产业,并成为经济发展第一动力,但实体经济仍是定海神针,特别是我国大力巩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的当下,一般而言制造业仍是城市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根基。
他认为,当前中国制造业比重正处于下降状态,并且降幅跟其他国家相比明显过快,年中国制造业占经济比重峰值达到32.45%,随后出现波动中趋势性下降,年降至26.18%,制造业过早过快下滑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向好向快增长。展望未来,面向数字化时代,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传统制造业将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制造业需要稳定在一定的比例。
城市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主战场。刘伟表示,实现碳中和,首先应以城市低碳发展为抓手,推动我国工业制造业产业链升级。“十四五”期间,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发展方向是高质量发展,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推动制造业产业的创新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与协调发展。在工业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过程中,应坚持绿色低碳转型为发展方向,以减少碳排放为目的,引导技术革新、工业增长、产业壮大等驱动下的转型升级,从设计、生产到回收,进行全产业绿色开发。
在这个过程中,刘伟认为要坚持几项基本原则:第一,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一切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要加强*策协调,无论能源转型还是经济结构转型,都需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尽可能降低对经济活动的负向冲击影响。
第二,顶层设计原则,我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展开的各项工作面临的首要挑战是需要进行顶层设计,特别是更加清晰化、透明化的总量指标体系,以便后续分解出微观目标。需要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需要立足当前国情,体制环境和*策工具箱,综合利用碳税、碳市场和金融*策引导能源转型与产业升级。警惕单一企业行业与地区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可能带来的碳转移与碳泄露,引发全社会减排成本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