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机会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出现,要成全球第
TUhjnbcbe - 2020/6/4 17:16:00
白癜风病因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出现要成为全球第一湾区?


  厉害了我的国!


  可能很多小伙伴不知道,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正在建设一座史无前例的大桥--粤港澳大桥,等它建成将会成为世界上最长的6线行车沉管隧道,及世界上跨海距离最长的桥隧组合公路,预计年底完工。


  届时,珠江西岸的澳门、珠海到香港的时间将会缩短为一个小时,真正形成环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带。


  粤港澳大桥的修建,将会形成珠江西岸赴港陆路口岸,与珠江东岸赴港的5个口岸形成联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珠江东西发展不均衡问题,将进一步推动珠江西岸城市圈更好的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极大的拉动珠江西岸城市圈经济发展。


  不久的将来,下午五点在珠海约朋友在香港吃饭,晚上七点可以舒服的坐在餐桌边享受维多利亚湾的海风,将不再是土豪们的特权!


  “一带一路”的心脏地带输送经济活血


  最近,美韩部署“萨德”,朝核问题针锋相对,与此同时中国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不难想象,这将是一盘战略大棋。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府工作的报告,总理在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历史及区位原因,粤港澳大湾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成为支撑中国经济的核心区域之一,形成了以港澳为国际窗口,以广深为区域中心,“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多城市联动的城市经济圈。年人均GDP接近2万美元,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由此看来天时、地利、人和都已具备,因而粤港澳大湾圈当前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瞄准国际一流水水平,对飙世界顶级湾区,打造都市圈界超级巨无霸。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逆全球化潮流和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府坚定不移地以“一带一路”战略行动推动全球化进程。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以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区位优势背景,承担着国家“一带一路”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意图。以全球化包容性增长为新的站位,倡导国家全球化治理新模式,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一带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支点”。


  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已经形成以香港、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立体式交通网络。境内拥有香港国际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为中心的三个国际化空港,配套澳门机场、惠州机场、莲溪机场,形成三核三辅的空港体系。可以承担区域性乃至华南地区的航空运输需求。


  充分发挥粤港澳地区航运优势,以珠江航运带动内陆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地区内陆航运与国际航运承接作用,将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纵深支撑覆盖到整个华南地区。


  同时境内通过京九、京广等诸多铁路,形成以广州为中心,联通全国的高速铁路网络。尤其是广州至昆明的高铁开通后,进一步有利支撑了一带一路战略,正在逐步形成珠三角与东南亚的陆路交通网络,相信不久的将来,小伙伴们就可以坐着高铁,开开心心的开赴新马泰旅行了。


  未来,这里将是“一带一路”的心脏地带,随着陆路、航运、航空交通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将充满活力的经济之血输送到全球各地。


  支撑一国两制对别有用心者的强力回击


  一直以来,少数别有用心的人,鼓吹香港经济衰退,质疑一国两制的根本国策。其用心是险恶的,也是站不住脚的。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就是对这些别有用心言论的强力回击!


  香港、澳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繁荣稳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大湾区的发展,只有搞好广深9市与港澳地区的协同发展,各自发挥自身优势,相互支撑,才能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真正腾飞。


  面对客观事实,与国际一流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国际化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和人居环境质量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其核心问题是区域协同机制不健全。


  粤港澳大湾区9+2的城市构成,分属不同关税区,拥有不同法律制度和行*体系。作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下的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创新“一国两制”的区域治理新模式,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保持粤港澳长期繁荣。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需要消除影响要素便利流动、产业合理分工的制度性障碍,打破行*地域壁垒,推进“一国两制”的新实践。设计更加符合粤港澳未来发展趋势的协同机制,根据现行制度,设立区域联动协同中心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可以依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广深的社会创新能力,以广深9市作为香港产业发展的战略纵深支持,弥补香港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不足。


  正在悄然进*世界级大湾区打造新型国际化都市圈


  十八大以来,国家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与京津冀“自上而下”集中管治空间的模式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发挥市场程度高、资源配置能力强的优势,创新“自下而上”多层级城市群空间治理新模式,打造国际化都市圈。


  参考国际化都市圈发展轨迹,以及都市圈空间层次发展规律,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在空间上应形成“3+3+3”的空间结构。形成具有层次性,同时兼具协同发展能力的创新型城市布局。


  深港、广佛和珠澳构成3个大湾区发展内核,作为珠三角的核心引擎,发挥原本已有的经济、教育、产业优势。以“深港莞惠”、“广佛肇清”、“珠澳中江”构成3个环珠江城市带,按照都市圈空间层次和模式规律组织空间功能,形成内部梯度集聚、外部高能释放的大湾区。


  顺应腹地拓展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围绕3个环珠江城市带继续拓展,融合发展构建更大范围的新型都市区,进一步与邻近湖南、广西、福建等省份的合作,以华南地区作为战略纵深支撑。最终形成3+3+3的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圈格局。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由国内的经济发展引擎,国内人才聚集地,科技与金融穿心地,中国都市圈,逐步发展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汇聚全球人才的聚集地,全球创新创业的活力区,国际型大湾区。


  让我们拭目以待!粤港澳大湾区,不将仅是资源的融合,也是创新科技的融合,更是体制机制的融合,法律制度的融合。接下来,中国将以此为舞台,在全世界的注视下书写中国的“大国篇章”!(长安剑)


  湾区经济新机遇——粤港澳大湾区系列


  自年以来,粤港澳地区*策不断出台,从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年)》到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首次被写入中央*府工作报告,市场发展与*策助力下粤港澳地区实现了长足发展。年4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今年中央*府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站在对外开放新时点,系列报告(1)主要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的前世今生及未来可能的投资机会。


  1.经济新引擎:湾区经济


  湾区经济,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地理上看,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湾区经济是指依托世界级港口(群),发挥地理和生态环境优势,背靠广阔腹地,沿海湾开放创新、集聚发展,具有世界影响的区域经济。目前,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是世界公认的知名三大湾区,湾区经济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湾区经济四大特征高度开放、创新引领、宜居宜业、区域协同。高度开放。由于依托港口发展,湾区海运发达,港口城市成为交通枢纽与对外开放的门户,便利了国际贸易与外来投资,经济开放性较强。同时湾区吸引大量外来人口,加强了湾区的民族文化融合,形成了开发包容的移民文化。如纽约湾区外籍居民来自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约占纽约总人口的40%。创新引领。由于湾区经济的高度开放,相较于内陆城市更容易汇集人才资源与信息,催生创新成果。同时创新又反作用于湾区城市的经济发展,推动新的产业衍生与集聚,故而创新是湾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宜居宜业。这是湾区经济发展的环境优势。湾区自然环境优美,并且港口城市作为新兴城市设计时注重以人为本,依山临海适宜居住。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加上文化氛围开放,吸引了众多投资和新兴产业发展。区域协同。港口城市与湾区腹地相互依存,港口城市壮大后对周边区域会产生外溢效应,周边区域承接产业转移。此外港口的金融、物流等服务业的发展也需要广阔的湾区腹地作为支撑。


  从湾区经济形态演变看规模效应。湾区经济发展形态演变主要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阶段。港口经济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港口城市经济活动单一,主要是装卸运输,范围局限于港区内部,对于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推动也不显著。此阶段港口是湾区最重要的形态,港口区位优势起决定作用。工业经济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左右,港口城市以临港工业为主导,经济活动范围向港区外扩展,港口城市成为制造业中心。加上工业文明和海洋运输的优势,推动了临港工业的集聚发展。以东京湾区为例,由横滨港、东京港等6个港口延伸发展,形成了京滨、京叶两大工业地带。服务经济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以服务业为主导,港口经济活动拓展至周边城市,湾区核心城市成为区域或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节点。例如东京、纽约湾区,此阶段出于劳动力成本及环境保护等原因,临港工业大规模转移,金融、船舶租赁等服务业兴起,城市功能由制造中心向生产服务中心转移,湾区核心城市对周边小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更为显著。创新经济阶段。21世纪以来,湾区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经济活动范围更广阔,形成多极增长的区域发展格局。此阶段的主要代表是旧金山湾区。经过前期几个阶段的发展,旧金山湾区的人才、资本、技术、文化等诸多要素集聚融合,规模效益促进了创新型经济的兴盛,使其成为全球高新技术发祥地。硅谷内现有多家高技术公司,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引领全球科技潮流。


  横向看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级湾区有多远。从人口规模看,年粤港澳湾区、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常住人口数量分别为、、、万人。从土地面积看,上述地区各自为5.65、3.67、2.14、1.8万平方公里。从经济总量看,年东京湾区、纽约湾区、粤港澳湾区、旧金山湾区GDP总量分别为1.8、1.4、1.24、0.8万亿美元。但从人均GDP看,年旧金山湾区人均GDP最高,超过11万美元,粤港澳地区不足2万美元,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从产业结构看,东京、纽约、旧金山三大湾区GDP主要由第三产业构成,比重均在80%以上,第一产业接近于零。其中纽约湾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最大,达89.4%。粤港澳湾区第三产业占比最低,为55.6%。相比较而言旧金山湾区对粤港澳湾区最具借鉴意义,核心城市旧金山和深圳在产业结构、城市定位方面都具备可比性。在产业结构看,深圳与旧金山均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金融服务业为侧重点,并且多元发展新兴产业。在城市定位上,旧金山发展关键是高新技术产业和富于创新精神,同样深圳定位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城市,年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亿元,占GDP比重达33.4%。


  2.粤港澳大湾区的前世今生


  2.1粤港澳合作历程与现状


  一衣带水,粤港澳合作从1.0到3.0。“前店后厂”的粤港合作1.0时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开启了粤港“前店后厂”的工业合作与地域分工模式,由港澳提供技术和平台,利用流入广东的廉价劳动力等自然资源进行产品生产,最终产品借助港澳出口外销,粤港澳三地形成了全球生产网络中不可分割的加工贸易链条。服务业为主的粤港合作2.0时代。进入年以后粤港澳合作着眼于突破单纯的产业合作局限,向纵深化发展。鉴于粤港澳三方优势产业互补性特征,粤港澳在此阶段的合作以服务业为主要内容,尤其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合作不断加强。广东与香港的贸易额从年的.56亿美元增加至年的.6亿美元,增加近10倍。年粤港澳地区也率先实现了区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极大地增强了粤港澳三地的发展动力。宏观战略导向的粤港合作3.0时代。年广东自贸区成立后,制度创新为粤港澳生产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提供更便利的条件,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了粤港澳在跨境金融、航运物流、服务贸易等领域更深远的合作,粤港澳在对外开放中扮演更为重要的战略角色。


  举足轻重,粤港澳经济总量大。粤港澳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之一,年,粤港澳大湾区GDP总值为9.35万亿元,占全国12%(包含港澳),对外贸易总额近12万亿元。其中,大湾区内11城GDP分别为香港(2.09万亿元)、广州(1.96万亿元)、深圳(1.95万亿亿元)、佛山(0.86万亿元)、东莞(0.68万亿元)、惠州(0.34万亿元)、中山(0.32万亿元)、澳门(0.30万亿元)、江门(0.24万亿元)、珠海(0.22万亿元)、肇庆(0.21万亿元)。从人口看,年大湾区内11城常住人口分别为香港(万)、广州(万)、深圳(万)、佛山(万)、东莞(万)、惠州(万)、中山(万)、澳门(65万)、江门(万)、珠海(万)、肇庆(万)。


  地理区位优势明显,科技创新实力突出。得益于优势的地理位置,粤港澳地区拥有世界级的海港群,其中深圳、广州和香港的商业港口规模最大,年世界十大港口中珠三角占据了三席地位:深圳港(全球第三,万标准箱)、香港(全球第五,万标准箱)、广州港(全球第七,万标准箱)。截至年底,珠三角地区高速通车总里程将达到公里,拥有广州、香港、深圳、澳门和珠海共5座干线机场,城际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已经达到公里。还规划建设15条共计公里的成绩轨道交通路线,以期形成珠三角城市群内“一小时城轨交通圈”,到年,区内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公里,公路总里程达25万公里,此外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大大提高区内交通的便利程度。另一方面粤港澳科技创新实力突出,年广东省共有高新技术企业家,高企规模居全国第一,全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二,技术自给率达70%,有效发明专利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保持全国第一,其中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56%,在国家(含中国)排名中位居全球第六位。粤港澳地区拥有1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3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超过所普通高校和万在校大学生。此外,还拥有30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等高水平科学院,拥有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粤港澳地区还拥有华为、比亚迪、腾讯等一大批知名创新型企业。


  粤港澳大湾区11城区位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共涉及珠三角9座城市和港澳两个特区,香港定位于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澳门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广州作为区域*治、经济、文化中心,深圳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东莞打造国际制造名城,惠州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和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佛山力争成为中国制造业一线城市、广东民营经济第一大市,中山与江门都定位于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其中江门致力于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产业基地。肇庆积极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定位于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珠海作为连通内地与澳门的桥头堡。


  2.2粤港澳大湾区*策展望


  同为国家战略,使命定位各不同。年*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标志着继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之后,粤港澳大湾区正式成为又一个国家战略。同为国家级区域战略,三地定位各不同,京津冀一体化重“疏通”,*治属性更浓,年4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京津冀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长江经济带重“保护、转型、城镇化”,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而粤港澳大湾区重“对外开放”,年*府工作报告提出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与京津冀及长江经济带相比,粤港澳市场化程度更高,民营经济更为活跃,环境更为宜居。


  从珠三角到大湾区:对外开放高地。粤港澳大湾区的前身是珠三角,年广东省发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年)》,对珠三角的战略定位是科学发展实验区和改革先行区,重在扩内需和区域一体化。作为省级战略改革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内部,而毗邻港澳的协同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于是年深圳市*府工作报告首提“湾区经济”,年粤港澳大湾区写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年*府工作报告将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接力珠三角发展规划,有望成为未来十年泛珠三角地区的顶层设计。港澳两个特别行*区的加入让原本的省内一体化战略升级为国家规划下的三地跨制度合作,这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回顾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告,对对外开放的态度由原本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深化为国内外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其中特别提到扩大对香、澳、台湾地区开放合作,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接力珠三角成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发挥湾区经济优势,三地协同发展。不同于雄安新区的“新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是在历经改革开放30年三地经济发展,为实现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激发经济新动能而设立的,其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三地互利互补。首先香港和澳门可以给珠三角带来高素质的营商环境。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可向珠三角输送金融服务、国际化人才、国际法律会计准则以及营商环境;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可以与珠三角及内地开展旅游、会展商贸、中医药等产业合作。反过来,珠三角能够给香港和澳门提供什么?一方面利用自贸区放宽准入限制、简化审批环节,推动港澳企业赴内地投资,其次双方可实现人才流动,珠三角给港澳的年轻人,特别是底层的年轻人提供就业机会,缓解港澳地区部分青年对大陆的偏见和极端情绪。在互利互补基础上,双方有望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如债券通开通后,支持泛珠三角区域内企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和香港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加强资本市场和金融创新合作。


  3.粤港澳大湾区投资机会


  4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今年中央将研究制定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而根据人民网消息,香港特区行*长官梁振英可能于下周率团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多个城市,预计6月底前就大湾区规划发展事宜向发改委提交意见。继年广东省发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年)》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有望成为未来10年东南区域的发展总规划。结合16年3月《国务院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我们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可能有以下投资机会。交通基础设施对接。交通技术设施的完善是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基础,而大湾区交通建设的主方向是跨境交通基础设施,完善连接港澳与内地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如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速铁路、莲塘/香园围口岸、深港西部快速通道、粤澳新通道等项目,加强粤港澳轨道交通衔接。港口航运中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海上丝绸之路”对外开放的重点区域,香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和航运中心,统筹航路航线,未来内地与港澳通关便利化水平有望继续提高,泛珠三角区域港口间合作将不断加强。片区功能改造与产业集聚。大湾区的发展离不开片区功能改造、产业集聚带来的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此外作为城市群也将向绿色、宜居的世界级城市群发展。产业合作升级。粤港澳大湾区更多是单体城市成熟发展后的协同发展,内地与港澳企业相互投资共同“走出去”,扩大人民币双向流动渠道和规模,以香港为中心进行科技交流合作、知识产权贸易,同澳门发展会展商贸、中医药等产业将是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的可能方向。


  策略与行业合作,精选粤港澳大湾区组合,详见表2。


  风险提示:*策推进不及预期,经济超预期下行。(海通策略荀玉根-策略研究)


  长按并识别下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机会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出现,要成全球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