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智北京报道
“十四五”开门红!
年,我国以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1%、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的好成绩,交上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1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年,在国内外疫情和暴雨的侵扰下,我国经济总量仍旧突破万亿元,达.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8%;8.1%的经济增速继续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高于6%的增长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美元,突破了1.2万美元;城镇新增就业超过0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5%,居民消费价格低于3%。
这个成绩单,已经全面实现去年《*府工作报告》对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可以说,年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面对国际上复杂严峻的环境和国内疫情多发散发等多重考验,年我国立足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积极畅通经济内外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宁吉喆在回答记者问时表示。
据了解,我国全部工业和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37.3万亿元、31.4万亿元,已经连续十多年居世界首位。货物贸易、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服务贸易、对外投资、国内消费市场规模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从全年分项指标来看,出口、制造业投资,以及消费构成了年全年的主要驱动力。当前,经济最弱的时候已经过去。”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李奇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创新增强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国际领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4.0%。其中,除三季度遭遇突发暴雨侵袭,经济指标低于预期外,其他时间GDP增速均高于预期。
“年,我国外贸外资快速增长,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货物贸易量增质升。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9.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1.4%,两年平均增长11.3%,按美元计价,我国贸易规模达6.05万亿美元,占世界市场份额继续提升。”宁吉喆表示。
超预期的出口是年全年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不过,我国经济增长还是内需拉动为主。
当前,国内大循环主体作用增强。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国内循环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过50万亿元,增长4.9%。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9.1%,比上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
双循环之下,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显现,内需扩大拉动了进口;产业体系健全、生产能力稳定的优势得到发挥,外需拓展促进了出口。
面临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利条件没有变,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不断涌现。
一个亮点是,我国经济结构有了明显变化,我国创新动能有效增强,工业制造业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高于GDP增长1.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1%;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8%,高于全部工业增长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9%,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3个百分点。
与此相对应,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14.2%,增速比上年加快4个百分点,延续了“十三五”以来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态势;研发经费支出与GDP之比达到2.44%,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
“下一步,我国经济增长的动能不仅来自需求‘三驾马车’的拉动,而且来自供给的推动;不仅来自内需的扩大,而且来自外需的拓展;不仅来自消费的增长,而且来自投资的发展;不仅来自改革的推进,而且来自创新的带动。”宁吉喆表示。
投资动力仍足
我国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8.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
数据显示,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均有所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50,比上年缩小0.06。
不过,1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录得5.1%,较11月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较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
在李奇霖看来,这是由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企业生产经营受压,12月PMI从业人员指数仍处于荣枯线下,中小企业压力犹大,叠加12月全国多地疫情反复,对重点区域企业停工停产以及对重点区域进行封控、管控处理。疫情防控升级措施对工业、服务业皆带来负面影响,对就业形势造成一定冲击。
不过,与此同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也给企业带来更多利好,市场主体进一步增多。年末,我国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5亿户,其中企业多万户,个体工商户突破1亿户。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增长。基本消费品产销稳定增长。民生投入继续加大。年,社会领域投资比上年增长10.7%,其中教育、卫生投资分别增长11.7%、24.5%。
“下一阶段,投资增长走势看好。尽管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疫情影响仍在持续,对投资增长形成一定制约。但从我国发展阶段看,扩大有效投资有潜力、有空间,也有动力。”宁吉喆表示。
当前,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还不到美国的1/5、日本的1/3,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只有发达国家的20%-30%。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仍有许多薄弱环节,农民人均公共设施投入仅为城镇居民的1/5左右,补短板投资空间广阔。
同时,创新投资动力充足。随着创新驱动作用增强,产业升级发展趋势向好,企业创新投入不断加大,推动创新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蕴含巨大的投资动力。今年还要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制造业投资、企业RD投入、技改投入等*策措施。从去年看,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7.1%;从资金看,我国总储蓄率高,社会资金总体充裕,生产建设支撑条件较好,扩大有效投资既有需要,也有较好的条件。
“展望年,我们预计制造业投资仍将强于基建、地产,当前部分行业结构性支撑强劲,预计传统行业随着需求走弱和盈利逐步见顶回落面临下行压力,但相关设备制造业投资有望形成对冲。我们提示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相关设备改造及产业链更新对制造业投资可能带来的正面影响,其将成为后续制造业投资走势的主驱动力。”李奇霖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