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丨中鼎控股集團
10月24日,三季度经济数据出炉:今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3.0%;其中,三季度GDP同比增速达到3.9%,较上季度大幅回升3.5个百分点,高于市场普遍预期。官方评价“明显好于二季度”。
当下,这样的数据意味着什么?未来经济走势如何?对我们普通人又有哪些影响?
10月23日,官方声明,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10月2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随即印证了这一论断。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3.0%,国民经济总体恢复向好。
这份被官方评价为“明显好于二季度”的成绩单有何特点?3.0%的数据意味着什么?符合预期吗?未来怎么走?
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3.0%
国家统计局24日公布,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
从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同比增长4.2%、3.9%、2.3%;从季度看,第一、二、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分别是4.8%、0.4%、3.9%。
国家统计局表示,今年以来,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持续恢复,三季度经济恢复向好,明显好于二季度,生产需求持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
总的来看,我国经济克服多重超预期冲击的不利影响,主要指标恢复回稳,保持在合理区间,增速基本符合预期。
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状态如何?
1-9月,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1.3%,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6.7%,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2.0%,拉动GDP增长1.0个百分点。
从前三季度数据看,消费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消费端
分季度看,三季度消费增长3.5%,二季度下降4.6%,一季度增长3.3%,三季度较二季度明显复苏。
年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均值为3.5%,由二季度均值-4.9%转为正增长。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增速比8月份回落2.9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意愿和环境依然低迷,这种低迷是当下的问题也是未来的机会。
虽然增速有所回落,但是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一个月的同比水平并不能看出太多的趋势改变,相比起疫情前,消费回升是可以看得见的,这说明了疫情防控的有效性。随着前期一系列促消费*策落地,消费将持续恢复。
投资端
投资方面,制造业投资仍然保持强劲,基建投资持续发力,房地产销售和投资继续探底。
年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7%,比二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仍然强劲,1-9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10.1%,基本与二季度持平。汽车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需求强劲对制造业投资形成一定支撑。
基建投资持续高位增长,1-9月累计同比增速11.2%(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较二季度末加快2.0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依然保持低迷。1-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8.0%;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下降22.2%;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38.0%。
今年前9个月,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仍处于下行阶段,但房地产销售降幅有所收窄。开发商加大降价促销力度或为商品房销售降幅收窄的主要原因。
经历了7月烂尾楼断供事件发酵,7月创下比5月疫情期间还要低的企业中长期贷款。随后,在*府“保交楼”的*策和相应资金的注入之下,市场的信贷信心将再度开始恢复。
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司长翟善清表示,下阶段,要扎实落实盘活地方专项债结存限额、专项再贷款与财*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系列举措,推动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民间投资环境,充分发挥*府投资引导撬动作用,有效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促进投资持续向好。
出口端
在内需边际复苏的同时,外需开始走弱。
年三季度,我国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速平均为10.2%,较二季度均值减少2.2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单月出口同比增速开始显著回落,从7月的17.9%下降至9月的5.7%。
从量价角度看,出口增速下降主要来自出口的数量下降。在外需走弱和基数效应的双重影响下,接下来出口增速回到高速增长轨道的难度较大。
整体来看,投资和消费能够在疫情后持续复苏,足以说明我国在疫情修复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这些也说明了我国经济韧性十足。如果能延续向好的趋势,对于消费类的股票来说,将是利好的。
中国为世界经济复苏带来巨大希望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之下,中国经济能稳健增长,其意义非同小可。
最新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总值达31.11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9.9%。其中,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10.04万亿元,增长20.7%。
俄新社、塞内加尔《观察家报》、西班牙《经济学家报》等国外多家媒体认可中国的经济对全球发展的贡献,称中国经济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巨大希望。
十年来,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动力。阿根廷“亚洲报道”网站刊文指出,过去十年,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已成为全球增长的主要引擎。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也指出,从-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38.6%,超过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未来经济怎么走?我们如何应对?
就目前而言,展望四季度,中国经济仍有希望进一步恢复。虽然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将抑制经济动能,但稳经济*策作用继续发挥,经济增速会较三季度有所好转。
但我们清楚认知到未来内外部环境之复杂严峻,不能盲目乐观。大环境之下,未来经济走势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又将产生哪些影响?
首先,从以前经济增长目标要保10%、保8%,到现在保6%,保5.5%,可以确定的是,未来低增长将是常态,且逐渐淡化保经济增长的数字,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与之相对应的是居民的收入预期也会随之下降,加杠杆的时候需要多加谨慎。
其次,未来真正考验经济的是居民的储蓄和抗风险能力。主观上,疫情大幅提升了居民的风险感知,催生出较高的储蓄意愿。未来,居民减少举债,增加储蓄,必然会增加对稳定收益类投资的需求,例如银行理财、货币和债券基金等,而这些产品的投向则主要是金融资产。
最后,未来一段时期内就业形势或将不容乐观。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就业形势出现一些波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从3月份开始,全国城镇失业率就一直“居高不下”,4月份一度升高到6.1%,其余月份均在5.5%左右徘徊。未来一段时期内,或将持续。